close

   “開關電視機、換台和改變音量,不用手,而用自己的意念就可以完成。這樣的事情你能聯想到什麼?電影《超能力》或者《魔戒》?事實上,在過去很多年裡,人們一直對意念抱有很大的好奇,並嘗試著尋找答案。  
       尤其是,當經歷思維相對固化的PC互聯網時代,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,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概念深入人心,而由此也就有了將意念產品化的條件了。  
       在美國暢銷作家丹·布朗的小說中,曾提到著名的冰晶實驗,他寫到:帶有善良、感謝、神聖等的美好訊息,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,而怨恨、痛苦、焦躁等不良的訊息,會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。  
       這便是對意念的解讀。而世界上關於意念的研究成果,最早出現在2008年。  
       該實驗發生在日本,一名已經癱瘓30多年的男子,僅靠意念實現了在網路世界裡行走、交談的夢想。據悉,當時該名男子頭戴特製頭盔,上面的3個電極能追蹤其控制手、腿活動的腦電波。  
  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儘管該男子的手腳不能動,但他可以在頭腦中想像行走過程,腦電波就將這些行動指令經過頭盔反映到網路世界的虛擬人物身上。由此,他不僅可以在網路行走,還可以通過麥克風與其他網友交談,甚至在網路上購物。  
       無疑,這項研究成果的出現,給意念領域打了一針強心劑。尤其是在近幾年,美國、日本等眾多公司開始將這個概念做成產品。而來自深圳一家名叫宏智力科技的公司,同樣嗅到了商機。  
       與日本實驗類似,宏智力科技同樣有一個類似於頭盔的設備——BrainLink意念頭箍,然後在耳朵與前額上有一個接觸點,這樣就可以檢測玩家的腦電波。有趣的是,這個設備通過藍牙連接到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中,之後就可以用腦波來操控遊戲或相關應用。  
       也就是說,如果你想拍一張照片的話,不用手,僅靠意念就可以完成了。  
       儘管該產品在715日才會派送各位玩家手中,但已經有一部分體驗者提前感受到了魔力。  

3-1   

一位吃過早餐的體驗者,用“BrainLink”意念力挑戰進行五關專注力、五關放鬆力測試,玩了五、六次,但他很少能做到在持續專注、或者持續放鬆的狀態下順利過關。至於原因,他說:或許是早餐吃得多了一些,看來訓練專注力和放鬆力得在少吃飯的情況下進行。  
       不過,另一位體驗者就明顯更有心得。他對意念螞蟻比較喜歡,玩到了關卡2-4。為了增強放鬆力,他有自己的一些體驗心得:身體放鬆,呼吸輕微,眼睛微閉。雙手抓緊iPad,雙眼緊盯意念水果上的某一個小圖案。看來放鬆力和專注力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的。他總結道。  
       顯然,遊戲中的趣味性對抓住用戶至關重要。  
       19世紀,澳大利亞化學家西維累爾的擺動實驗就更像一款遊戲。簡單說,可以想像隨意讓紐扣做前後擺動、對角線擺動或繞圓周旋轉。也可以把紐扣懸在玻璃杯裡,通過冥想使其碰杯子,當然,碰幾下按自己的意願。  
        目前,“BrainLink”擁有意念瑜伽、意念力螞蟻、意念拍拍、意念力移物等9款應用,還在不斷的研發,並與應用開發商合作。比較有趣的是研究意念訓練在籃球教學中的作用,據說還參與到了哈林花式籃球中國巡演中。參觀82日,深圳灣體育館場次的觀眾,可以在現場體驗BrainLink意念頭箍,還有機會免費獲得。  
        在滿足好奇與趣味的情況下,相信能俘獲不少用戶。不過,一些煩惱可能也會困擾他們。比如,耳朵與前額的觸點需要與皮膚緊密接觸,才能獲取相對準確的資料,這就造成感受不那麼完美。尤其是在夏天,大量的汗液或許會將體驗感大大降低。  
        毋庸置疑,在移動互聯的今天,任何一款滿足使用者某一方面需求的產品,定會有個好的未來。或許要不了多久,每人擁有一台BrainLink意念頭箍就成為一個流行標誌。追趕潮流。

 

本文轉載自機鋒網:http://www.gfan.com/news/china/2013070941037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bb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